界面新闻记者 | 白帆
界面新闻编辑 | 李慎
在同城配送开始加码降本、提高配送效率、一人配送多单之际,中国最早一批成立的同城配送公司闪送(Nasdaq:FLX)仍然笃定于“一对一专送”,并尝试找到更加稳定的“商流”。
闪送于8月19日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业务数据,相较今年第一季度,闪送公司第二季度收入增长6000万元至10.2亿元,毛利润为1.2亿元,毛利率为12%,毛利率较2024年同期增长1.2个百分点。此外,第二季度,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2230万元,提升至5350万元,同比增长达到140%。
虽然闪送的毛利率、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等财务数据表现均不错,但是在市场竞争加剧影响下,闪送的订单量还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二季度闪送共计履行6480万单。
今年以来,尤其是第二季度,即时零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同时也带来了同城即时配送的需求显著增长。饿了么、京东、美团三家公司在外卖、即时零售市场火力全开,订单量骤增。而即时配送是连接线上消费与线下履约的关键环节,作为第三方配送服务方闪送也得到了相应的机会。闪送方面表示,公司强化了与多家电商平台间的递送合作,深化多元服务场景。“随着即时零售市场的扩张,我们预期将出现更多适合一对一服务场景的新机遇。”闪送相关负责人表示。
而从更长期的角度看,即时配送市场的增长潜力不可小觑。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简称“沙利文”)今年年初发布的《2024年中国即时配送行业趋势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即配行业订单规模达482.8亿单,同比增长17.6%。按照当前发展曲线,行业有望在2030年突破千亿订单规模,未来6年保持年均13.1%的两位数增长。此外,持续增加的餐饮供给、即时零售的全品类覆盖、下沉市场数字零售高速增长,都成为行业的新增量。
据闪送方面透露,闪送在第二季度,除了继续强化一对一服务品质外,其业务场景进一步深入到旅游、演唱会、电子数码等场景,提供汉服归还、相机租还、行李取送等场景的配送体验。
相对于拼单模式,闪送的“一对一”模式是指骑手一次只送一单、点对点直接送达、不拼单、不绕路,因此取件和送达时间更快,更能保障物品的安全性和递送的确定性。在数码产品如相机租赁、笔记本电脑遗忘、电子数码维修、电子数码零售等场景中,一对一的配送模式相对而言更具安全性,时效性也更高。
随着行业更加细分,同城配送的服务标准更加精细化。据闪送方面公开的信息,闪送根据骑手过往数码订单接单量、完成率、取消率、破损率及用户评价等关键指标进行严格筛选,组建的团队履约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从而形成一支“电子数码骑手”队伍。
递送时,骑手会背着专为手机数码递送设计的防护背包,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物品损坏。递送过程中,用户可以实时查看骑手的位置轨迹,物品的安全性和递送时间确定性全程可控。递送到家后,骑手须当面和收件人确认物品状态,如有问题,2小时内便会启动理赔流程,按物品价值全额赔付。目前,此方案已经覆盖了杭州、深圳、重庆、苏州等6座城市,并正在加速推向全国。
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平台,即时配送企业还有不少的机会可以挖掘。《2024年中国即时配送行业趋势白皮书》显示,目前餐饮外卖仍是即配市场的基本盘,快餐化趋势和外卖渗透率加深,推动即配订单量增长。比如百胜中国旗下的肯德基、必胜客,推出小分量低客单价订单,意在提升外卖业务比重,同时,随着同城配送运力网络和服务品质的完善,这些餐饮企业也在缩小自有骑手的占比,并把一些配送需求向第三方配送平台转移,这成为顺丰同城、闪送等公司可以捕捉的新机会。
还有一位行业人士向界面新闻分析称,虽然整体经济环境有一定变化,但是一对一的配送需求还是比较稳定的,主要是因为闪送的一对一服务在过去几年为其沉淀了一批用户,随着对这一即时配送场景的熟悉,甚至还能延展出更多使用即时配送的场景。
闪送成立于2014年,于2024年9月上市。截至2025年6月30日,闪送的服务覆盖中国297城,拥有292万闪送员,注册用户超1亿。闪送一直坚持一对一专属配送服务,提供包括文件证件、鲜花蛋糕、电子产品等在内的物品递送服务,还能够提供帮买帮送等个性化服务。在即时配送市场挤满了美团、京东达达、顺丰同城、饿了么、货拉拉等强劲对手之际,闪送的一对一专送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其专送服务存在明显溢价,这成为闪送的竞争优势。
到了今年,AI的发展也在进一步影响同城配送行业。2月中旬,闪送、顺丰同城接连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其中闪送方面表示,闪送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DeepSeek大模型的接入,可以提高订单匹配效率并优化交付路线,缩短骑手响应时间,提升整体运营绩效,进一步加强服务质量和用户黏性。这对于正在激烈竞争中的即时配送市场而言,是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