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牛市来了,你准备好了吗?备好账户跟进牛市,更有五大福利领取>>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
8月21日,上证指数报收3771.1点,涨0.13%。近期,A股市场迎来一轮显著上涨行情。上证指数连续突破多个整数关口,市场交投活跃度明显回升。
相较于“9·24”行情,此轮股市涨势如何?证券机构又在进行哪些调整?新趋势下,投资者又当如何把握投资新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十余家券商后发现,此轮行情背后,展现出三大鲜明特点:其一,投资者开户数量虽环比上升,但总量远未及去年“9·24”时期的水平;其二,面对市场变化,头部券商纷纷调整业务策略,从过去一味追求新户数量,转向重点激活存量睡眠客户,并大力拓展中高净值人群,提供定制化服务;其三,越来越多个人投资者更倾向于借助ETF、指数产品等工具参与市场,以规避选股难题、捕捉板块机会。
开户环比大增,未及“9·24”火爆
3500点、3600点、3700点……近期,上证指数接连突破三个整数关口,A股持续上攻。这让一些市场人士将当前股市表现与去年的“9·24行情”相比较。作为衡量股市活跃度的重要指标,股票开户数成为关键对比要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包括头部券商与中小券商在内的十余家券商了解到,目前的确存在营业部排长队、近一个月开户量增长超300%乃至400%的情况,但此类营业部仅为少数。从整体来看,当前开户量并未暴增,与去年“9·24行情”时期存在显著差距。
有头部券商分析其公司综合开户量后告诉记者,当前所谓的开户量大增是指环比数据,如果拉长时间来看,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该头部券商今年1月—3月新增开户量较高;4月—6月开户较低迷;7月开始,开户量再度提升。但截至目前,整体开户量仍不及今年一季度时的高点,相较于去年9月底、10月初的开户高潮更是差距悬殊。
另有多家券商表示,7月以来开户数持续提升,新增客户同比增速在50%以内;但相较于今年一季度无明显优势,与去年“9·24行情”相比差距更大。
除了股票开户,两融账户开户情况同样值得关注。由于股票开户要求较高,此轮行情之下,诸多券商开始发力两融业务。不少券商从业者建议符合资质的股票客户开通两融账户,这间接促使融资融券业务咨询及办理量激增,部分营业部出现“预约排队办理”现象。
尽管如此,当前的两融开户数同样难以与“9·24行情”相提并论。多家头部券商表示,当前两融新增开户数仅为彼时的半数左右。有头部券商指出,“9·24行情”时其所在券商1个月新增两融开户1万多,如今不及一半。
股票、两融新增开户量均与“9·24行情”时存在较大差距,原因何在?综合受访人士分析,主要因素包括三点:
① “9·24行情”距离上一波股市大涨间隔时间长,期间积累的潜在增量客户多;此次股市上涨距“9·24行情”不足一年,潜在客户积累较少。
② “9·24行情”是强有力政策推动下的股市普涨,当前行情更多表现为资金推动下的结构性上涨,个股有涨有跌,市场分化依然明显;这使得投资者选股难度增大,入市更为谨慎。
③ 上轮数百万在国庆期间完成开户的投资者,如果在国庆以后开始交易并且买在高点,可能并未在上轮行情中实质性获利乃至被套,投资风格偏向谨慎。
某银行分行高管表示,其所在分行居民存款增量下降,但尚未出现净流出,这说明散户入市热情尚未被点燃。
有券商分公司高管预计,散户热情或于四季度被全面点燃。他认为,当前处于熊转牛初期,正是投资谨慎阶段,此轮开户与投资高峰或将于四季度到来。
头部券商挖“睡眠富豪”、抢高净值客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综合采访大、中、小券商后了解到,面对此轮股市上涨潮,以头部券商为代表的证券公司正在悄然转变策略——对新增开户的考核比重下降,吸引客户的策略也在逐步调整。其中,最重要的转向有两方面。
第一个是工作重点从提升新开户转向激活睡眠客户。
这一转变背后存在多重原因:
① 新增开户难度增大,且开户后不实际交易的情况并不少见;若无实质性交易,对券商的收入助益有限;
② 股票账户已由“一人一户”调整为“一人多户”,新增开户可能只是存量客户迁移,激活老客户、防止其流失显得尤为重要;
③ 睡眠客户中不乏资金实力较为充沛的老股民,此类客户一旦被激活,对券商收入的贡献更高;
④ 资金实力较强的睡眠客户若被成功激活,有望进一步开通两融、科创板、北交所等权限,甚至可能转化为中高净值客户。
第二个方向是聚焦高净值客户。
为吸引中高净值客户,头部券商采取了众多举措。
其中,被多家券商视为效果显著的方式是——引入算法交易,借助量化投资为符合资质的中高净值客户提供更多投资选择。
该方法奏效的关键在于,近年来量化投资收益表现较好,相比之下,投资者对主动管理型产品的热情有所下降。
不过,由于量化投资风险较高,该业务对客户的资质要求较为严格,仅面向极少数中高净值客户开放,对普通股民影响有限。
面向中高净值客户提供专属、定制化的投顾组合,也成为不少头部券商的新标配业务。有些高端定制化投顾组合允许券商投顾进行调仓,如此既能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又能节省客户时间。
此类业务对投顾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同时需要投顾与客户建立深度信任。从事该业务的投顾收入与客户收益密切挂钩,以确保投顾真正以投资者收益最大化为首要目标。目前能够达到此类标准的投顾数量较少,可调仓业务服务的客户范围较为有限,一般要求客户达到高净值乃至超高净值标准。
与此同时,部分券商还通过降低融资利率等一系列让利方式,为中高净值投资者提供特别优惠。
除了激活睡眠客户、聚焦中高净值客户这两个共性较大的重点方向,券商还在进行一系列策略调整。
这些调整因公司而异,主要包括:
① 营业部线下展业与线上展业深入融合,有券商设立无线下办公点的网上营业部;
② 培养网红投顾,在抖音等平台定时直播,通过直播吸引流量;
③ 举办或参加各类投顾比赛、ETF大赛,通过获取比赛名次提升投顾影响力;如果是自办比赛,则会设立包括讲座在内的一系列高互动环节,以借助比赛增加获客。
ETF成投资者更优选?
而站在投资角度,需要注意的是,当前A股生态已发生变化,多家受访券商提醒:昔日的牛市经验恐难复制,切不可照搬。
综合受访人士分析,对于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变化有三个:
第一,上市公司数量大增,可选标的增加,这使得选股难度增大,无论是股票还是两融皆如此。尤其是此轮股市目前尚非普涨,个股涨跌不一,进一步增加选股难度。
第二,量化交易增多,并且量化交易跑赢主动投资的现象时有出现,甚至有市场人士认为量化投资时代正逐步到来。头部券商纷纷发力量化私募,向高净值投资者引入量化工具等一系列变化,也说明量化对投资的影响越发重要。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一现状需要客观看待。
第三,A股投资者中,散户投资者仍然占据大多数,但机构投资者占比在增大。整体而言,机构投资者投资更为理性、专业,普通个人投资者与之相比存在专业劣势。
在此情况下,个人投资者风格有何转变,又应如何把握投资机遇?
记者从多家券商处了解到,目前ETF正受到更多投资者欢迎。尤其是去年“9·24”行情以后,购买ETF的客户明显增多;此轮行情中同样有不少投资者将目光投向ETF。
“如果对个股把握不大,ETF是更好的投资选择,该规律可能会长期适用。当股市轮动时,如果看好某个行业,可以入手该行业ETF,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选股风险。”某券商资深人士分析道。
该人士认为,此轮股市上涨是以TMT和医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驱动,偏科技类行业相对更具投资价值。不过,该人士也提醒,此类板块近期涨幅较大,短期存在回调可能,中长期仍具备投资价值。
除了ETF,指数产品尤其是沪深300等大盘指数,同样被视为中长期投资的良好选择。尤其是在熊市入手,只要拿得住,待牛市来临自然可以获得不错收益。
有投资者表示,其曾在股市3000点左右时入手沪深300ETF,并且在低于3000点时多次加仓,目前沪深300ETF在其持有的投资产品中收益率最高。
那么,对于本轮行情,哪些细分领域更值得关注?
综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观点,四大方向值得重点关注:
方向一,安全边际较高的资产,低估值、高股息特性契合中长期资金配置需求,在外部不确定性与低利率环境常态化背景下,兼具安全边际与收益确定性。
方向二,科技成长板块,具体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赛道。“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逐渐推进,叠加后续产业趋势催化,成长板块有望展现出较高景气度。
方向三,政策提振下的大消费板块,尤其是消费复苏与新消费领域。尽管近期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边际减弱,但扩大内需为长期战略之举。
方向四,“反内卷”趋势下具备长期竞争力的企业。随着政策细则的落地,“反内卷”仍将是贯穿市场行情的主题。
此外,一些券商分析师认为,红利板块同样具备一定配置价值,这与上市公司分红水平持续提升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