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的人工智能并购正催生 “僵尸初创企业”:“你掏空了整个组织”

  核心要点

  杰夫・王上个月获得了一次重大晋升。过程中充满了泪水,但并非喜悦的泪水。

  这位 39 岁的高管意外被任命为人工智能编码初创公司 Windsurf 的临时首席执行官。该公司此前一直在与 OpenAI 就潜在的收购事宜进行谈判,若交易达成,许多员工本可获得丰厚的报酬。但谈判最终破裂,7 月 11 日,几位创始人和顶尖研究人员转而以 24 亿美元的技术授权协议加入了谷歌。

  作为 Windsurf 仅剩的最高级别高管之一,王被提拔至最高职位,至少目前是这样。他告诉 CNBC,自己首要的任务是在这家初创公司位于硅谷的总部召开的一次气氛紧张的全员会议上,宣布这一消息。

  “那是极具挑战性的一天,” 王说,“人们都在哭,情绪非常激动。我花了一半的时间安抚大家,因为他们有家庭要养,却什么都没得到。”

  Windsurf 是越来越多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中的一员,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和顶尖研究人员被 Meta、谷歌、微软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通过高价挖角的方式收入麾下,而这种做法帮助这些大公司规避了监管审查。虽然这些交易往往能为创始人及人工智能领军人物带来巨额回报,但却可能让投资者、其他员工以及剩余的公司陷入困境。

  Touring Capital 的普通合伙人萨米尔・库马尔表示,剩下的东西就像是一家 “僵尸公司”。

  “他们未来的前景存在一个很大的疑问,” 库马尔说,“坦率地说,你已经掏空了整个组织。”

  6 月,Meta 宣布向数据标注初创公司 Scale AI 投资 143 亿美元,这笔引人注目的交易震惊了科技行业。根据协议,Meta 获得了该公司 49% 的股份,聘请其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王领导一个新的超级智能实验室,并表示将深化与 Scale 的合作。

  一个月后,Scale 裁减了 200 名全职员工,占其员工总数的 14%。Meta 的投资使 Scale 的估值较去年的 140 亿美元翻了一番,但这一数字只存在于纸面上。

  微软在 2024 年 3 月也采用了类似的策略,当时它聘用了 Inflection AI 的联合创始人及其他员工。亚马逊在过去一年中完成了两笔此类交易,分别在 2024 年 6 月和两个月后从 Adept 和 Covariant 挖走了创始人及顶尖人才。谷歌去年 8 月与 Character.AI 签署了一项 27 亿美元的授权协议,并聘用了其创始人。

  对于长期以来一直是高风险科技初创公司生命线的硅谷风险投资者来说,这个体系的运作并未达到预期。那些原本有望进行首次公开募股或被高价收购的公司正被分拆,大量资金最终落入了创始人及其顶尖工程师的口袋。

  “资金流动并不像纯粹的并购交易那样直接,”Radical Ventures 的合伙人罗布・托 ews 说。

  就风险投资回报而言,Scale 的交易是个例外,因为 Meta 的巨额现金投资为早期投资者,尤其是 Accel,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Scale 的发言人乔・奥斯本表示,该公司运转良好。

  “将 Scale 与这些公司进行比较,忽略了我们在营收表现、公司规模和交易结构上的重大差异,” 奥斯本在一份声明中说。他表示,Scale 拥有 1000 多名员工,与企业和政府客户合作,营收超过 1 亿美元。

  “Meta 的投资使我们的投资者和员工受益,保持了我们的独立性,并为我们的长期成功奠定了基础,” 奥斯本说。

  风险投资家们表示,试图阻止创始人及早期员工退出的一种方法是进行二次发行,允许他们将部分股权出售给投资者,这样他们就可以买房、偿还债务或锁定一些收益。

  但二次销售无法与财力雄厚的科技公司提出的报价相抗衡,这些公司正为赢得人工智能之战而敞开钱包。接受 CNBC 采访的科技投资者和初创公司员工表示,这一趋势可能会阻碍创新,因为创始人会放弃他们雄心勃勃的项目,转而效力于世界上最大的公司。

  “这并非寻常的商业行为,” 初创公司工作室 Superset 的联合创始人汤姆・查韦斯说,“这是一种扰乱。”

  监管变通方法

  这一局面始于 2022 年底 OpenAI 推出 ChatGPT 之后,ChatGPT 引发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热潮。当时,科技巨头通过并购扩张的能力受到了限制。

  当时由莉娜・汗领导的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正试图阻止多笔引人注目的科技收购,包括微软以 690 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的协议(该交易最终完成)以及英伟达以 400 亿美元收购 Arm 的要约(该交易失败)。它甚至试图阻止 Meta 完成一笔规模小得多的交易 —— 以 4 亿美元收购虚拟现实工作室 Within,但未成功。

  与此同时,欧洲监管机构去年成功阻止了亚马逊计划以 13.4 亿美元收购 iRobot 的交易,不久前还说服 Adobe 放弃以 200 亿美元收购 Figma 的计划。2022 年,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迫使 Meta 出售其以 4 亿美元收购的 Giphy。

  从败登政府和汗领导的联邦贸易委员会过渡到特朗普的第二个总统任期后,监管有所放宽,但反垄断担忧依然存在。

  坚信需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壮大自身实力的科技公司找到了一个变通方法。

  “这现在成了各公司将要采用的新策略,” 门洛风投的合伙人马特・墨菲说,“如果没有受到打击,我真的不怪他们。”

  墨菲补充说,各公司越来越明确地表示:“让我们只买下我们想要的东西,把剩下的都留下。” 他形容这个过程 “有点没有灵魂”。

  保持少数股权意味着收购方可以避免触发联邦贸易委员会要求进行并购前审查的规定。

  “他们正尽可能地接近获得一家公司的多数股权,” 非营利组织 “公共公民” 的消费者权利倡导者 J.B. 布兰奇说,“他们几乎在尽一切可能,以免触发任何警报。”

  监管机构并非完全被蒙在鼓里。

  联邦贸易委员会去年对微软与 Inflection 的交易以及亚马逊聘用 Adept 员工的事宜展开了调查。联邦贸易委员会发言人拒绝对正在进行的调查或潜在调查的状态发表评论。

  在 Windsurf,联合创始人瓦伦・莫汉和道格拉斯・陈的突然离职让员工们陷入了混乱。王也是其中之一。

  王说,许多参加全员会议的员工原本期待听到与 OpenAI 达成交易的消息,有些人甚至开始拍摄会议过程。两家公司从春天开始就一直在就潜在的收购事宜进行谈判。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在 Windsurf 开始推动一项更类似于 Meta 对 Scale 的投资、而非传统收购的交易后,这些谈判破裂了。这位因谈判保密而要求匿名的人士称,OpenAI 对此不感兴趣。

  另一位同样因谈判保密而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表示,OpenAI 对潜在收购的独家谈判期于 5 月 1 日到期。该人士称,对微软在交易中角色的反垄断担忧日益加剧,以及关于这家科技巨头是否能获得 Windsurf 知识产权的争论,也使谈判陷入僵局。

  微软是 OpenAI 的主要投资者,并已向这家初创公司注入了数十亿美元。

  王说,他没有被告知与 OpenAI 的谈判为何终止。

  谷歌的消息在一个周五传出。王的生活很快发生了变化。他说,自己连续大约 12 个小时都在打电话,对象包括投资者、潜在买家和惊慌失措的客户。他还说,员工们也接到了招聘人员的大量来电。

  下午 5 点左右,王收到了另一家人工智能编码初创公司 Cognition 团队的邮件和短信。Cognition 最著名的是其名为 Devin 的软件构建代理。在晚上 9 点开始的电话会议持续到午夜后,Windsurf 的未来开始有了眉目。

  “你就这样被抛弃了”

  接下来的周一,Cognition 宣布将收购 Windsurf 的知识产权、产品、商标、品牌和人才。

  交易条款未披露,但据 TechCrunch 报道,收购价格为 2.5 亿美元,不到 OpenAI 据报道洽谈价格的 10%。

  “现在获胜的动力肯定比以前更足了,” 王说,“你刚刚被抛弃,现在是时候向世界证明你依然存在。”

  在 Cognition 宣布收购三周后,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斯科特・吴有了更多消息要分享。他的初创公司向那些不看好新雇主的 Windsurf 员工提供买断计划。

  “Cognition 有着极致的绩效文化,我们在招聘时会坦率地说明这一点,这样以后就不会有意外,” 吴在 X 平台上的一篇帖子中写道。

  王说,选择接受买断计划的 Windsurf 员工将额外获得九个月的工资和医保。他补充说,一些表现不佳的员工被解雇,但也会获得同样的福利。

  “你不能让那些只想搭顺风车的员工留在公司,” 王说,“你需要每个人都全身心投入。”

  目前,Windsurf 将在 Cognition 内部继续以独立形式存在,但王表示,随着两个团队更深入地整合,他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工作会是什么。

  “我们都是各自实体的首席执行官,” 他说,“我实际上不确定当这些实体合并时,我的角色会是什么。”

  这种不确定性并非 Windsurf 独有。

  当谷歌与 Character.AI 达成交易时,这家搜索引擎巨头的一大胜利是聘用了联合创始人诺姆・沙泽尔和丹尼尔・德弗雷塔斯,他们过去都曾在谷歌工作过。

  在 Character 公司,沙泽尔和德弗雷塔斯想同时做两件事:建立一个基础人工智能实验室和一家人工智能消费公司。一位在交易发生时仍在 Character 工作的前员工说,他认为这项协议可能对这家初创公司有利,因为它将使公司能够专注于消费业务。

  但许多 Character 的员工是因为创始人而被吸引到公司的。这位因细节保密而要求匿名的前员工表示,在创始人离职后的一个月内,多达 10% 的剩余员工离开了公司。

  多明尼克・佩雷拉是 Character 的法律主管,在与谷歌交易后担任公司临时首席执行官。他说,他的公司远非被掏空。佩雷拉说,除了沙泽尔和德弗雷塔斯,只有几十名研究人员离开了,约占公司总人数的 25%,仍有 70 名员工留在公司。

  佩雷拉补充说,整个产品团队仍在岗位上,因为公司专注于向用户推出新功能,而非训练人工智能模型。消费者使用该应用程序创建虚拟角色,包括用于陪伴,并按月支付订阅费。

  Character 表示,其目前每月活跃用户约为 2000 万,截至 6 月,付费订阅用户较去年增长了 250%。

  “这与你想到人才收购时的情况大不相同,” 佩雷拉说。

  佩雷拉还表示,公司用从谷歌获得的部分现金设立了一个托管账户,并将在明年 7 月前向员工分配这些资金,让他们从这笔交易中获得一些流动资金。他还说,投资者和员工仍有获利的机会。

  “公司没有让投资者或员工陷入困境,” 他说。

  6 月,也就是交易宣布 10 个月后,Character 任命前 Meta 高管卡兰迪普・阿南德为首席执行官。阿南德从去年夏天开始担任该公司的顾问。

  阿南德表示,他认为自己的角色是帮助 Character 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交消费应用,就像 Instagram 之于移动设备、YouTube 之于网络一样。

  “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与来打理公司的人之间的区别 —— 这就是我的工作,” 阿南德在接受 CNBC 采访时说,“证明我能比任何人都做得更好。”

  谷歌的一位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公司不同意将 Character 或 Windsurf 描述为僵尸公司的说法。

  2024 年 3 月,Inflection 的员工在一次临时召开的全员会议上得知了公司与微软的交易。一位前员工表示,Inflection 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穆斯塔法・苏莱曼在 Slack 上发消息,指示员工第二天一早到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的一家酒店集合。

  曾联合创办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 DeepMind 的苏莱曼就是在那里宣布了这笔交易。这位因讨论内容私密而要求匿名的人士称,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也出席了会议,回答员工的问题。

  该人士说,Inflection 的大多数现有员工都转到了微软。但 Inflection 继续作为一家独立公司运营,并聘请了新的首席执行官和员工。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微软向 Inflection 支付了约 6.5 亿美元。这笔资金用于支付这家初创公司的投资者,并以非独家方式授权其技术。

  前一年,在一轮 13 亿美元的融资中,Inflection 的估值达到 40 亿美元,投资者包括微软和 Inflection 的联合创始人里德・霍夫曼,霍夫曼也是微软董事会成员。

  尽管如此,霍夫曼在 Inflection 被出售给微软后表示,这笔交易对 “所有参与 Inflection AI 的人” 来说都是积极的。霍夫曼还是风险投资公司 Greylock 的合伙人,该公司是 Inflection 的早期投资者之一。

  “与微软的这项协议意味着,Inflection 的所有投资者现在都将获得良好的回报,我预计未来还会有不错的收益,” 霍夫曼在 LinkedIn 上的一篇帖子中写道。

  3 月,Inflection 任命长期担任科技高管的肖恩・怀特为首席执行官。该公司网站显示,自从苏莱曼和大部分员工被微软挖走后,该公司已招聘了 50 名员工,现在专注于构建企业人工智能产品。网站称,其首款产品名为 Pi,是一款 “富有同理心的对话式聊天机器人”。

  微软和 Inflection 拒绝置评。

  亚马逊的交易

  Covariant 公司成立于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主要为仓库机器人研发人工智能系统。该公司于 2020 年启动运营,其支持者包括顶尖人工智能研究员李飞飞、Meta 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扬・勒丘恩以及人工智能先驱杰弗里・辛顿。

  据一位因涉及私密信息而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透露,这家初创公司已签约约 12 家渴望使用其软件的客户,其中包括一家运动服装巨头和一家领先的餐食套装公司。

  去年 8 月的一个周五下午,一切都发生了改变。Covariant 的部分员工被要求参加一场紧急全员大会,高管们在会上含泪宣布,公司的三位联合创始人以及约 120 名员工中近 25% 的人将加入亚马逊。作为协议的一部分,亚马逊购买了 Covariant 核心技术的非独家授权。

  三位要求匿名以便自由谈论此事的前员工表示,所有参会人员都被告知他们不会被调至亚马逊工作。

  加入亚马逊的人员包括联合创始人彼得・阿贝埃尔,他被任命协助领导亚马逊最近在旧金山成立的高级人工智能实验室。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彼得・陈和罗基・段将在亚马逊工作,为该公司仓库中超过 100 万台机器人开发基础模型。

  前员工们称,剩下的员工得到的选择远不那么诱人。他们要么立即离开 Covariant,要么再留约一个半月,届时可以获得一笔遣散费。

  一位前员工表示,Covariant 目前仅剩下约 10% 至 15% 的 “骨干人员”,并将其称为 “幽灵公司”。自去年宣布与亚马逊的交易以来,Covariant 未在其网站上发布任何业务更新。

  前员工们补充道,尽管 Covariant 的创始人获得了丰厚的报酬,但普通员工得到的收入远低于他们加入公司时的预期。

  今年 1 月,一名前 Covariant 员工向联邦贸易委员会、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一份举报投诉,声称这笔交易是亚马逊 “故意且非法策划的”,目的是规避反垄断审查。

  据报道,该公司在 2023 年的一轮融资中估值为 6.25 亿美元。CNBC 看到的这份举报投诉显示,亚马逊花费超过 4 亿美元来获得 Covariant 的技术授权,并吸纳该公司的高级技术人才。投诉称,这一数字包括最后一笔 2000 万美元的授权付款,这笔款项将在交易达成一年后支付,而这要求 “僵尸状态的 Covariant 维持运营直至那时”。

  《华盛顿邮报》此前曾报道过这份投诉,其中提到交易条款削弱了 Covariant 寻求未来交易的能力。

  投诉中引用的一段录音对话记录显示,Covariant 现任首席执行官、当时的运营主管泰德・斯廷森表示,该公司利用其剩余技术 “很有机会” 达成一两项授权交易。

  “但这些交易的金额将是数百万美元,可能是两位数的数百万美元,” 斯廷森说,“我的最佳猜测是,这只是亚马逊所支付金额的一小部分。”

  斯廷森未回应置评请求。

  这位前员工的律师约翰・泰伊曾是国务院的举报人,他表示,Covariant 这笔交易以及其他类似交易理应受到政府更严格的审查。

  “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法律问题,” 泰伊在接受采访时说,“它影响到使用这些产品的消费者。垄断通常对美国民众没有好处。”

  与 Covariant 类似,旧金山初创公司 Adept 自其联合创始人和大量研究人才被亚马逊挖走后,就很少更新其在构建智能代理软件方面的工作进展。扎克・布罗克接任 Adept 首席执行官不到一年就离职前往 OpenAI,包括前产品负责人在内的数名员工也已跳槽至 Anthropic 等竞争对手公司。

  Covariant 和 Adept 均未回应 CNBC 的置评请求。

  亚马逊发言人亚历山德拉・米勒表示,Covariant 和 Adept 继续独立为客户提供服务。她说,由于亚马逊与 Covariant 的授权交易并非独家授权,“Covariant 可以自由地将其技术授权给其他公司”。

阅读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