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承压下潮宏基冲刺港股上市,二股东临门一脚抛出大额减持计划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近日,内地最大的时尚珠宝品牌广东潮宏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潮宏基”)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计划在香港进行第二次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信证券。

  毛利率承压下筹划赴港上市

  潮宏基(002345.SZ)于2010年1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

  根据此前潮宏基在公告中披露的内容,潮宏基赴港IPO的理由是“全球化战略布局”。然而根据财报数据来看,2024年,潮宏基在中国港澳台地区营业收入仅703.12万元,同比下降11.73%;亚洲其他地区营业收入达1938.08万元,同比增长72.91%。

  由此来看,潮宏基2024年境外营业收入约2641万元,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仅为0.41%。

  截至2025年6月30日,潮宏基共有1542家线下珠宝店。具体而言,潮宏基的销售网络包括在全国200多个城市的201家自营店和1337家加盟店,另外设有四家海外门店,包括一家位于马来西亚自营店、一家泰国加盟店,以及两家柬埔寨加盟店。

  按照潮宏基的计划,计划在2028年底前在海外开设20家潮宏基 CHJ珠宝店,以及经营三家以CHJ‧ZHEN臻名义的自营店。

  潮宏基拥有“CHJ潮宏基”、“VENTI梵迪”及“FION菲安妮”三大品牌为核心的珠宝和女包两大业务,其中来自珠宝行业的收入超九成,是公司核心收入来源。

  从潮宏基近几年的业绩表现来看,2021年至2024年,2021年净利润大增151.03%,净利润3.51亿元。随后在2022年净利润骤降43.22%,降至1.99亿元,此后在2023年净利润增长67.41%,恢复至3.33亿元。2024年又跌回2022年的盈利水平。

  虽然2024年潮宏基的营收有所增长,但利润却在下滑。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0.48%至65.18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大跌41.91%至1.94亿元,其利润下滑的核心在于黄金价格波动与渠道扩张的成本吞噬。

  另外,公司的整体毛利率在持续下降,由2022年的29.3%降至2024年的22.6%。2025年上半年小幅升至23.1%,总体来说公司毛利率呈下跌态势,主要原因是自营渠道所产生的收入占比下跌,而该渠道毛利率较高。

  2022年和2023年,潮宏基时尚珠宝营收占比均在50%以上。但是从2024年开始,时尚珠宝营收占比已经降至50%以下。到2025年上半年营收占比为48.6%。

  潮宏基珠宝通过自营店收入占比已从2022年的37.4%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7.3%。与此同时,珠宝通过加盟网络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32.5%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54.6%,线上销售渠道销售占比则为12.2%。

  潮宏基在招股书中坦言,时尚消费品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如无法维持竞争力,公司的收入、盈利及未来增长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此次潮宏基在港股上市募集的资金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及海外扩张,以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赴港上市前遭二股东抛大额减持计划

  一边是潮宏基拟二次上市,一边却遭遇二股东减持。

  就在潮宏基宣布要赴港上市的前夕,潮宏基的第二大股东东冠集团却宣布要减持公司股份。

  6月5日晚间,潮宏基披露了公司第二大股东东冠集团计划在6月27日至9月26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665.5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3%。

  截至6月5日,东冠集团持有公司股份77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8.67%。若东冠集团按减持计划上限减持,其持股比例将降至5.67%。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安排。

  6月10日,潮宏基发布公告宣布,公司于当日召开了第七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相关议案。

  从存货规模来看,2025年一季度末,潮宏基的存货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37.31亿元,环比2024年四季度增加8.4亿元。

  根据年报,截至2024年末,潮宏基的珠宝存货余额为24.85亿元,其中时尚珠宝首饰和传统黄金首饰合计19.94亿元。

  此外,潮宏基应收账款连年增加。

  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2.66亿元、2.86亿元、3.64亿元及3.7亿元。公司已就贸易应收款项作出减值拨备,金额分别为3760万元、2720万元、2750万元及2810万元。

  倘若贸易应收款项大幅增加,而公司未能及时收回该等应收款项,则可能对公司的财务表现及业务营运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并购10年仍在计提巨额商誉减值

  2010年,潮宏基成功登陆A股市场之后,公司营业收入增长45.98%至8.3亿元;归母净利润首次突破1亿元。

  与此同时,潮宏基的创始人廖创宾开启了多元化之路。

  从商誉减值风险来看,潮宏基2014年收购 FION菲安妮后,该品牌业绩表现不佳,公司多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2024年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77亿元,截至2025年一季度,仍有5.09亿元商誉悬顶,若 FION 菲安妮业绩持续不佳,公司整体业绩将受影响。

  澎湃新闻查询资料发现,潮宏基2014 年完成对菲安妮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收购,本次收购事项形成商誉11.63亿元。潮宏基自完成收购“FION 菲安妮”品牌后,积极对菲安妮品牌形象、产品和门店等进行升级和年轻化改造,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整体进程不达预期,公司于2018年度、2019年度、2022年度和2023年度根据中介机构的评估结果进行减值测试,并分别计提了20906万元、15158.62万元、8066.35万元和 3943.26万元的商誉减值准备。

  虽然菲安妮品牌升级和年轻化改造初见成效,但因2024年国内、外整体消费环境的变化,菲安2024年的业绩受到一定影响。

  资料显示,1996年3月,潮阳市潮鸿基实业(其于成立时为廖木枝持有51.9%权益的公司)与廖坚洪在中国成立公司的前身汕头潮鸿基。经过数轮股权变更后,公司的前身于2006年9月15日根据中国法律转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由此成为潮宏基。

  股东方面,截至2025年9月5日,潮宏基在香港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廖木枝、林军平、廖创宾为一致行动人士,分别直接持股约0.07%、0.01%、3.04%,通过分别拥有约51.5996%、9.1653%、8.2042%各的汕头潮宏基投资持股28.55%,合计持股约31.67%,为单一最大股东集团。

  (新闻线索可联系澎湃新闻财经频道,pp

阅读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